生态型移动公厕。这种生态公厕在使用时,只需要一次性注入七十公斤至八十公斤的水,然后可以长期使用。采用固液分离技术,进行无害化处理,不会产生臭味,节水,卫生。 公厕房体采用钢架水泥结构,可移动,保温性能好,使用寿命长达二十年以上,适用于景点和大型公共场所。
生态公厕所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种:泡沫冲洗、微生物分解和塑料袋打包。
Z初出现在街头的生态公厕,是可以流动的。原理也比较简单,就是一种用塑料纸打包型的生态厕所——将排泄物用塑料纸打包,然后环保厕所送到专门的区域集中处理,适用于那些无排污设施的区域。但由于成本太高,打包的机器经常会坏掉,所以这种打包型的生态公厕很快就被淘汰了。
公厕建设选址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厕建设管理部门,尤其在城市经济迅猛发展、城市人口与日俱增的今天,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远远被甩在后面,由此产生的矛盾也日趋明显。分析其原因,公厕建设项目小,难以引起重视,建设规划落后于城市整体规划。
前期规划落后于城市建设发展速度,造成公厕选址难
选址难体现在老城区新建公厕。老城区大部分街道较窄,路边没有预留公共用地,选址只能考虑原有的公共绿地内,或者改建改造原有的不对外开放的单位厕所。
选址难还对于商业密集的老商业区。寸土寸金的地方商家往往只考虑经济效益,规划也没有强制措施,造成公厕拆的多建得少。新建公厕时往往无缝插针,只能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水冲式移动公厕代替。
选址难在老百姓的心里。新建的公厕无论设施多么先进、造型多么美观,毕竟还是一座公厕,对于建在自家门口的居民而言,总是难以接受,改建翻建的公厕亦是如此。
这说明了我们的公厕建设水平长期处于一个很低的状态,脏乱臭的印象已经深深的刻在老百姓的心里。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要上档次,建设出让老百姓安心的样板公厕,消除老百姓的心理障碍;另一方面要求公厕规划选址要合理,要与住宅建设规划结合起来,同时规划同时建设。